這則新聞其實有點浮誇了,只看標題的話,很容易誤解為在美聯儲連續升息推升美元指數,且人民幣在美中衝突期間大幅貶值的情況下,國人反而勇於逆向加碼。確實,以數字來看,銀行的人民幣存款的確連續4個月上升(只是幅度很小),但若攤開走勢圖來看,就會發現103年後台灣的人民幣存款餘額走勢大致已維持穩定,這幾年的變化量並不大。

 

不過新聞有一點說的倒是沒錯,那就是國人確實有拒絕認賠的傾向。2013年是台灣銀行業人民幣存款上升速度最快的一年,而人民幣則是從2014年初開始一路貶值,大約在2016年底USD/CNY價位觸及到7之後,2017年開始呈現回升走勢,然而,對2013年間買進人民幣的人來說,由於2017年的升值幅度並沒有達到期可以解套或獲利的價位,因此從人民幣存款餘額來看,多數存戶並沒有把握這個升值波段小幅認賠出場,在2018年美中貿易戰雙方對峙漸趨白熱化後,恐怕將會面臨虧損更為擴大的風險。

「賭局裡最危險的想法,就是我至少要贏回本金」

 

這是潔西卡‧崔絲坦在電影《決勝女王》(又名茉莉的牌局)中所說的一句經典名言,同時也牌桌上的警世格言。片中一個相當有經驗的賭徒,就是在情緒失控下,被這樣的念頭所綁架,以致最後賠下無法償還的金額。同樣的道理,擺在投資領域中也一樣適用,在股市與匯市中被套牢的投資人,就和輸了錢卻留在牌桌上的賭徒一樣,無論如何沒到回本不肯結清部位。

 

這種人性上與生俱來對於失敗的排斥感,以及不屈不撓的毅力,在其他領域中,可能會是獲取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在投資或賭局上卻剛好適得其反。投資追求的並不是每戰必勝,而是找尋贏面較大的「有利賭局」下注,追求的是贏多輸少,因此當看錯,或是跡象顯示客觀條件已轉為「不利賭局」的時候,就必需果決離場,無論這個時候的狀態是輸錢還是贏錢,否則一次「不認輸」所造成的結果,就可能會是難以承受的重大虧損。再者,股匯價格的未來走勢,也與個別投資人的進場價位無關,正確的觀念應該是,進場之後就要立刻忘記自己的買賣價位,僅單純以總體經濟的趨勢及公司的營運狀況,來作為進出的依據。對於不能擺脫「成本價」桎梏的投資人來說,往往會有抱著錯誤的部位,而賠上一整個波段的風險。

 

當然,現在買進或加碼人民幣都是一件很危險的事。雖然影響匯率的因素眾多,也很難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指標可以適用在各個貨幣上,但一般而言,經濟前景是影響匯率走勢的重要因素,尤其對開發中國家來說更是如此。從美中貿易戰發展的形勢來看,對中國其實越來越不利,雙方交手至今,美國在消費面上的各項數據仍表現強勁,但中國在生產面上卻已經出現警訊:9月製造業PMI已經滑落到50的榮枯分水嶺,跌落50代表的就是衰退。

 

對我而言,現在的人民幣或中國股市都是不利賭局。在不利賭局中下注,一次兩次,固然不是沒有贏錢的可能性,只是長期下來,依這種習慣交易,最終的結果必然是輸的多,贏的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tiBl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