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投資相關 (69)
- Aug 17 Tue 2021 18:53
那些年同樣被國家惡整的公司
- Jul 22 Thu 2021 21:52
比起神鬼奇航,我其實比較喜歡玩命關頭
今天同學的群組有人說想買長榮搶短,單純從籌碼來看,225跌到150的那段時間阿船剛好在關廁所,所以應該大部分人都沒跑掉,往好處想是主力大概也沒跑掉,或許有機會拉一下讓搶短的人可以賺到甜頭,往壞處想就是如果阿船的基本面不能繼續上去,那上面有多少人等著賣,至於該不該搶,其實說穿了也就是為了這個短線空間你願意承受多大的風險。不過無論如何也就是看戲,比起神鬼奇航,我其實比較喜歡玩命關頭
- Jul 22 Thu 2021 20:13
咖啡與奶精
- Jul 08 Thu 2021 21:53
乍看很糟但其實不糟的營收案例
- Jul 06 Tue 2021 10:33
精華與晶碩的兩樣情
- Jul 05 Mon 2021 09:34
鑽全你以到底想靠什麼賺錢啊...
【圖一】:昨天有提到鑽全,這家公司的獲利雙箭頭沒有問題,營業利益率穩定而且不低,約在15%左右,營收加速成長;它的主要產品是裝修用的風槍和氣動工具,主要市場在美國,剛好搭配美國現在復甦強勁的成屋銷售,買了二手屋總是要裝修,因此市場題材面和產業面應該也沒有問題。
- Jul 05 Mon 2021 09:15
海嘯的V轉高峰、美國成屋銷售、二手車與七七乳加巧克力
金融海嘯後的V轉,從谷底到高峰(最高點)的時間大約兩年(2009/01-2011/01)
指數最高點出現在2011/01,下半年出現20%以上跌幅,主跌段開啟時間點大概在2011年7月
- Jul 05 Mon 2021 08:57
這一次可能不能只從油價來看塑化股..
多數時候,原油價格和石化中間產品的走勢呈現正相關,也就是油價上漲,PVC、ABS這些中間產品的報價會跟著漲,即便兩者漲幅相同,對塑化股依然是利多。原因也不難理解,例如一件商品本來賣100元,成本70元,你有30元的利潤,如果成本和售價都變成兩倍,你的獲利就會變成60元,一樣都是賣一件商品但是獲利卻翻倍了,所以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習慣用油價走勢來研判塑化股的榮枯。這件事情在大多數時候是正確的,BUT,這一次可能有一點不一樣….
- Mar 25 Thu 2021 23:00
幾個可以思考一下的跡象
- 台幣匯率出現升不動轉貶的跡象
- 貨幣市值比在略高於2的位置
- 指數在農曆年後創高至今,大盤還在高檔沒跌多少,但三大法人賣多買少
- 台積電股東人數創新高,如果法人都站在賣方,那買進的是?
- 美中在阿拉斯加的會談表面火爆,但實際上比較像是雙方陣營各自表演給自己觀眾的一場SHOW,中國外交官要對國內小粉紅展現的是我們「無懼美帝」的氣概;拜登政府則是不想貿然解除川普時期對中國的禁令和關稅,但又得面對利益團體的遊說壓力,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中國官員叫囂的嘴臉呈現在電視上。政治上,雙方確實都成功了。國內媒體說美中關係回不去了雖然也沒錯,BUT,有人預期拜登政府會在關稅上或透過其他方式對中國擴大制裁嗎?如果沒有的話,那麼資金會不會從川普時期的迫切匯回轉為陷入觀望呢?
- 2月的M1B年增仍如預期續創新高,但3月份可能就要打個問號了
- Jan 17 Sun 2021 16:19
如果M1B年增率突破20%...
上圖是M1B年增率與股價走勢對照圖。從歷史數據來看,M1B年增率一旦突破20%就應該視為是一個警訊。首先,除了09年金融海嘯後復甦那次,M1B年增率突破20%之後在這個門檻值以上停留了超過半年以上的時間外,其餘都是在1-3個月左右就會回落到20%以下,顯示當成長率超過20%之後,資金動能可能就很難延續加速成長的力道;再者則是年增率突破20%後,一旦數字無法持續創高,那股價指數幾乎都會隨之回落或至少陷入整理,下跌的幅度則視當時的股價位置而定。
- Jan 04 Mon 2021 21:15
被列入系統性重要銀行是利多消息嗎??
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1891332?redirect=1
去年底,第一金被主管機關列為「大到不能倒」的系統性重要銀行,今天剛好看到這篇文章,就簡單分享一下感想:
- Dec 30 Wed 2020 21:05
冬季戀歌概念股:越冷越開花
- Nov 03 Tue 2020 22:31
個股短評:3450聯鈞
- 隨著營收翻正以及以及109Q2營益率和存貨周轉率回升,今年年中至今平均分數明顯回升(從1.83上升至2.5),但股價卻呈現背離走勢,從80幾跌到60幾,呈現背離走勢。
- 從股價和營收年增率對照圖來看,兩者在短期內雖然也會出現背離走勢,但拉長時間來看仍然維持正相關。雖然107年5月出現過一次營收年增翻正後又隨即跌破零軸的假突破,但最近已經連續半年幾乎都維持在兩位數的成長,顯示營收的狀況應該已經有回穩的跡象。
- 最近一季的營業利益率和存貨周轉率出現回升
- 股本自103年至107年間膨脹了將近一倍,膨脹速度快,但主因是配發股票股利,並非現金增資。
- 未來分數展望(10月營收與Q3財報):
- 平均分數要上升到3分,代表個別單項分數還缺3分:營收分數幾乎沒機會;營益率已經滿分;過去3季EPS為1.32元,EPS評分要上升到A的話,Q3的EPS得要有1.68元,很難;因為過去四季稅後淨利YOY有三季是負的,所以稅後淨利評分最多上升1分;存貨評分有機會上升2分;自由現金評分沒機會。
- 綜上,必需存貨跳2分、稅後淨利跳1分,且其他項目沒有掉分,11月公布10月營收和Q3財報後,才有機會到3分以上。
- Sep 27 Sun 2020 11:32
三倍券與消費券的成效比較,以及未來的一些隱憂
幾個月前,三倍券和消費券孰優的議題被特定政黨吵得沸沸揚揚,針對三倍券的攻擊也甚囂塵上(例如要民眾掏錢太麻煩,甚或一些荒誕的陰謀論),不過,隨著台灣7、8月的零售銷售數據公布,兩者在刺激消費上的效果,其實已經不言可喻,如下圖所示:
- May 06 Wed 2020 21:28
美國服務業PMI與台股走勢
- May 03 Sun 2020 22:28
領先指標年增率與台股走勢
- Apr 23 Thu 2020 20:05
美國提前QE真的可以在景氣衰退中力挽狂瀾??
現在這波反彈和2008年1月底到5月中的反彈波段,有個比較大的不同點,就是08年上旬時,儘管聯準會無預警降息,但美國貨幣供給M1在08年上旬並沒有太大變化,而2020年Chinese virus風暴在3月下旬開始的反彈波段,美國M1卻已經早早就長出來了。
- Apr 21 Tue 2020 23:03
那些年,我們一起經歷的金融海嘯
很多人對十年前金融海嘯的印象,可能只剩下2008年7月雷曼兄弟傳出破產,以及隨後到年底這段期間金融市場的崩跌,但實際上,早在2007年4月新世紀房地產公司破產時,美國的次貸風暴就已經爆發,而台股也從07年中下旬開始就明顯轉為空頭市場。
- Apr 15 Wed 2020 23:48
饗宴讓人歡樂,但要小心不要樂極生悲了
- Mar 22 Sun 2020 22:06
反彈500點或許讓人心癢難耐,但是....
延續前一篇,星期五的反彈並不讓人意外,畢竟總統出來喊話,國安基金也浮到檯面上開了記者會,操盤手就算再不懂事也應該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了。當然,這一波會不會繼續彈?彈多久?或者是一鼓作氣後就尬然而止,這種事其實沒有人說的準。或許很多人看到反彈之後會開始心癢難耐,但是在衝動行事之前,其實可以再思考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