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租公寓」的商業模式,說穿了,就是租層舊公寓裝潢修繕,接著隔成很多間後再加以出租,這麼模式要賺的,就是租金收入和付金原房東金額之間的價差。

 

其實,幾年前房地產早做大行其道時,這套模式在台灣也屢見不鮮,但不同的是,當年的台灣沒有鬧出什麼太大的亂子,但現在在中國卻搞到雷爆了。為什麼呢?答案就在於「過度槓桿」。

 

當年台灣玩這套模式的業者,大部分都視自己的財力,搞個幾間就適可而止了,但中國不是,中國的業者會以房客租金收入的現金流作為基礎,進行再融資,手法是業者在和房客打租約時,會要求房客在網路平台上進行借款,借來的這筆錢業者會拿走,然後房客每個月繳的租金,則變成貸款的清償,或者,由業者自己貸款,但在打租約時要求房客作連帶保證。(當然,我不會說業者在租約中埋下這樣的條款都是詐欺,因為幾年前租屋需求很大時,租房子是要排隊的,因此某個程度上這些條款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然後,錢套出來之後,就接著搞下一間,周而復始,於是最後的結果就變成,業主可能只拿出裝修一間房子的錢,卻搞出了10套、20套這樣的「長租公寓」,這和10年前美國金融業者把房貸拿去包裝成金融商品,買給投資人套現後,再去承作新的房貸,有異曲同工之妙。

 

然而,這種賺取租金價差商業模式要能成功運行,有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收到的租金金流要能支應付給原房東的現金流,這條金流線不能鍛鍊,否則就會GG,而搞10層槓桿就代表,10條金流線都不能斷,否則就會完蛋。因此槓桿越大也就代表金流線越脆弱。

 

這套模式在之前都不是問題,因為租屋需求很大,但轉折點是在2018年,隨著美中貿易戰越演越烈,廠商開始撤出後,連帶影響就業和租屋需求,於是造成脆弱的資金線斷鍊,而另外一個重點是,中國的長租公寓業者,可不是美國黑石集團這種財力雄厚的企業,他們多半實力很有限,所以想當然爾,資金斷鍊後,自然就是人去樓空。

 

最後,也就出現了現在大家所看到的結果,原房東因為沒收到業者的租金,所以把住在房子裡的房客趕走,而被趕出去的房客,除了沒地方住外,還擺脫不了在借貸平台所欠下的債務,形成了痛苦的社會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tiBl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