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到2008年,這10年之中,道瓊工業指數除了在金融海嘯爆發前,因為市場狂熱而拉升到14000點左右的位置之外,其餘大部分時間都在8000點至12000點之間波動,而下一個10年,也就是2008年到2018年的這段期間,指數卻從海嘯後的低點(6000多點),一路飆升到25000點,漲幅之大雖然令人咋舌,但原因其實也不難理解,下圖是道瓊工業指數與美國貨幣供給M1的走勢對照圖:

金融海嘯後,接連的量化寬鬆政策,使得美國的貨幣供給脫離了原本平緩成長的路徑,氾濫的資金與豐沛的流動性是美國股市在這段期間能夠履創新高,且現在維持高檔的主要原因,如果單純從K線圖來看道瓊走勢的話,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漲幅大到不合理,但如果以「道瓊工業指數對M1比值」的角度來看的話,這個比率在過去10年其實是在相當穩定的區間內波動。也由於現在的貨幣環境和10年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就算未來美國再發生和08年一樣的金融風暴,除非屆時聯準會做出有悖常理的舉措,在景氣衰退時大幅緊縮貨幣政策,否則在既有的流動性之下,我認為美股要回落到08年金融海嘯低點位置的可能性肯定是微乎其微。

股票市場與公債市場,是資產配置上Parking資金最重要的兩個蓄水池,過去除了少數情況,例如量化寬鬆造成流動性在短時間內過度膨脹,而在一段時間內出現股債齊揚的現象外,這兩者在多數時間裡是呈現反向連動的走勢,當景氣從復甦走向熱絡時,資金會從債券市場撤出,進入股市,伴隨著通膨升溫與央行升息,這段期間股市會呈現多頭格局,而債券價格則會下跌(也就是殖利率上升);反之,當景氣從頂峰走向衰退時,資金則會離開股市尋找安全標的,央行也會為了提振經濟而採取降息政策,因此這段期間會出現股市下跌而債券價格上漲的現象(也就是殖利率下降)。下圖是過去30年美國10年債殖利率與聯準會利率決定的走勢對照圖:

如圖所示,美國十年債與美聯儲利率決定在走勢上呈現高度正相關,且10年債殖利率主要下降的波段(也就是債券價格的主升段),大多出現在聯準會的降息循環中,而且自1983年以來,每一波升息或殖利率的高點都高不過前一波;而低點卻都低於前一波。因此這會讓人想到一件有趣的事情,如果美國因為量化寬鬆所帶來的鉅額流動性,可以造成貨幣環境變遷,讓美股在景氣復甦期從6000多點一路突破天際上漲到25000點以上的話,那麼,當未來美國景氣出現反轉,資金從股市撤出轉往公債市場時,是否也會出現同樣令人驚訝的光景呢?這或許會是一件可以讓人覺得頗有想像空間的事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tiBl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