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權》這本書,看書名不難猜測,內容所講述的正是美國政商關係運作的模式與演變,作者珍‧梅爾是一名記者,同時應該也是一位左派人士,她在這本著作中,以美國富豪排行名列前茅的共和黨金主查爾斯‧寇克做為主軸,描述金字塔頂端的億萬富翁,如何運用金錢作為操控意識型態與影響政治的工具,讓法案與遊戲規則的制定,對其累積財富更為有利。

 

讀這本書之前,可能得先對美國的政治環境有些基本的認識,才會比較容易閱讀。就像台灣有統獨之爭一樣,長期以來美國同樣也存在左、右兩派的對抗與紛爭,左派的觀點偏向社會主義,認為政府應該透過稅賦、補貼或管制等工具,積極扮演角色來讓社會趨向平等;右派的觀點則認為,政府的管制與干預會讓資源分配變得扭曲、沒有效率,因此除了國防安全以及個人生命財產的保護外,政府的角色應該盡量縮小,才是對經濟體最為有利的方式。

 

傳統而言,共和黨的立場比較靠右,而民主黨則偏左,而政治光譜的兩邊也各有極端,左派的極端代表是共產主義,人類在過去的歷史上,已經付出過慘痛的代價證明這套模式並不可行,而右派的極端主義,套句美國政客所說過的話,「我們必需把政府縮小到足以放進浴缸裡淹死的程度」,所代表的則是無政府主義。

 

書中的寇克家族發跡於石油產業,二戰以來累積了驚人的財富,比現在的美國總統川普更為富有,他們崇尚自由主義,對工會運作與法規管制深惡痛絕,早年曾經試圖直接參與選舉來獲得制定遊戲規則的權力,但1980年大衛‧寇克(查爾斯‧寇克的弟弟)代表自由意志黨競選美國總統,結果兵敗滑鐵盧,只難堪的得到1%的選票,此後寇克家族改變策略,隱身幕後,以較為迂迴的方式來發揮其影響力。

 

例如他們投入鉅額財富成立基金會,捐贈給立場相近,主張市場機制與自由貿易的學者,其研究會被作為行銷其意識形態與遊說法案的工具,而且某個程度上會被扭曲使用。這些學者一開始或許不知道這些資金背後有寇克家族或其他財閥的影子,但金錢資助有如毒癮,一旦依賴就難以戒除,如果他們改絃更張,就得面臨資金斷炊的危機。對寇克家族等財閥來說,這樣的宣傳工具不僅更為有效,而且還能享受到節稅的好處。

 

當然,這並不是說美國學術界全然成為受到財閥金錢驅使的工具,但這樣的滲透也並非無跡可尋,只是手法上明不明顯與程度上的問題。由此來看,過去美國經濟學界長年以來的爭論,表現上是凱因斯學派與古典學派的學術之爭,但背後也未嘗沒有其他的力量在扮演角色,我們常聽見的「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這句口號,其實也是對於現實的無知與天真。

 

學術界之外,寇克家族也成立智庫,每當有學者提出對其不利的研究,比方說,工人長時間暴露在石化產品中對健康的影響等議題,智庫就會加以反擊,甚至在學術上或私人領域中對研究者發動攻擊。隨著時間推移,財閥的影響力逐漸延申到各個領域,成為一部龐然大物般的機器,作者將其戲稱為「寇克章魚」。

 

看完這本書其實感觸頗多,因為類似的場景在台灣也曾出現,例如,當年毒油事件引爆民怨時,有大學教授上節目表演「吃油」為黑心廠商辯護,許多無法一窺資金來源的基金會與智庫,顯然是為了某些特定目的而存在,甚至擔任環評本該客觀的學者也與建商如膠似漆。似曾相似的樣貌不難看出,類似的手法也早已在台灣大行其道。我認為政商關係的問題其實在美國兩黨之中都存在,但作者只集中探討共和黨的金主,而沒有兩者平衡探討,是比較可惜的一點。

 

最後提醒一下,這本書雖然內容豐富,但對多數人來說可能並不容易閱讀,因為書中提及的大量美國政治人物與權貴人士,對大部分人來說可能頗為陌生,且除非層經身歷其境,否則作者在某些橋段的敘述方式上,會給人有種記流水帳的感覺,也會影響閱讀本書的樂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tiBl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