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原物料的下跌可以降低企業的成本,因此將其視為利多,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觀念。由於我們所購買或消費的所有成品都是由原物料構成,例如,房子是由水泥與鋼鐵建造,車子是由鋼鐵及橡膠組成,而玩具與塑膠製品背後則是石油,可以說所有的終端產品都是來自原物料,而原物料從探勘、開發到產出需要較長的時間,供給面相對需求面穩定,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CRB指數以及原油價格(因為石化產品的運用範圍廣泛)可以被視為是全球景氣的溫度計,反應的是全球市場的消費需求。

 

當景氣由谷底翻揚時,消費者對於產品的需求會先出現,隨著銷售額持續成長,企業開始積極備料,此時原物料的需求才會逐漸浮現,因此其價格走勢會有一定的落遲,起步上漲的時間點也會比較晚;當景氣走到中後段,在公司的銷售動能跟不上原物料的漲幅,民眾所得成長追不上物價時,景氣就會開始向下反轉,因為原物料走勢具有落遲性,因此在景氣在末升段有比較大的機會拉抬原物料族群。然而,當景氣出現明顯的轉弱訊號,且原物料價格也開始大幅下跌時,則代表企業已經開始減產以對抗寒冬,此時原物料的下跌就絕對不能以利多看待,反而應該將其視為利空,2008年就是最好的例證。

 

如下圖所示,近期原油價格走勢跌破了原本的上升格局,這對台股乃至國際股市來說其實不是一件好事,當然,台灣和美國的經濟數據目前還沒有出現大幅惡化的跡象,要以此斷定股市進入空頭循還言之過早,但油價如果持續下跌,卻也可能對全球景氣造成不利的影響,首先,一些體質較差的產油國可能會出現更大的危機或情勢更為惡化(例如委內瑞拉),而沙烏地王儲威脅要將油價拉到400美元天價的「夢想」,與讓高雄人口成長到500萬這種荒謬的政見相比,其可笑程度恐怕亦不遑多讓;再者,從2000年以來,原油價格與台股走勢呈現高度相關,這或許只是巧合,除了兩者皆受國際景氣影響外,目前我也還沒有找到什麼邏輯建立起兩者之間的關聯,但是在現階段,我還是選擇尊重這樣的現象。

最近幾年驅動全球景氣復甦的單一引擎是美國,如年初所說,雖然目前美國的經濟數據仍算強勁,但升息循環的頂點可能出現在明年。2019年會是不確定性與風險較大的一年,有幾件事可能必需持續關注,首先,全球手機市場、車市以及美國以外的房市已經失去成長動能,市場能否找到驅動成長的下一個引擎是個問號。

 

再者,期中選舉的結果不會改變美國對中國的態度與方針,兩國交鋒的程度與範圍可能會持續擴大,想要首鼠兩端,兩面討好的空間也會越來越小,如果台灣和冰島一樣地處偏遠,或許還有選擇兩不相幫或置身事外的空間(即便如此,二戰時冰島還是被英國佔領),但問題是,台灣處在地緣政治的要衝,有讀過歷史的應該會知道,如果你是NO BODY,不表態確實不會有人管你,但如果在兩強相爭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那麼不表態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就會讓自己有被視為敵人的風險,換言之,台灣接下來可能也逃避不了必需選邊站的問題。

 

從二戰以來的歷史來看,站在美國的對立面恐怕並不是一件好事。而如果類似聯電與福建晉華的案例持續上演,而讓美國對台灣出現不一樣的想法,則對台灣來講可能會是另一個層次的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tiBl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