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風暴中幾經波折而才暫時倖免於難的歐豬國家,至今仍在債務的泥潦與撙節的痛苦中掙扎,不過歐洲國家中,也不是沒有成功從破產邊緣中逆轉,找回成長動能並改善體質的案例,而這個國家就是冰島。

 

冰島發生問題的時間點比歐豬國家還早,因為2000年以來的銀行私有化政策,讓冰島金融業的債務大幅膨脹,而且和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的南韓一樣,冰島欠下的是以外幣計價的高額債務。2008年的金融風暴引發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枯竭,高度槓桿碰上資金斷鏈的結果,自然就是銀行倒閉。冰島三大銀行相繼宣告破產,被政府接收,民眾在提款機前領不到錢,失業率也快速攀升,情勢之嚴峻比起歐豬國家不遑多讓。由於當時冰島外債金額已經幾乎與GDP同等規模,如果說AIGCITI等金融巨頭對美國政府來說是Too Big to Fall的話,那麼冰島的情況就是Too Big to Save

時至今日,冰島的經濟不但已經重新回到軌道,GDP恢復成長,財務體質也明顯好轉,這個曾經瀕臨破產的國家,能夠在幾年之內起死回生,觀光業的成長是很重要的一項因素。下圖是國外遊客造訪冰島的人次走勢圖,可以看到,大約從2013年起,其遊客人數就顯著上升。

冰島土地貧瘠,不利農耕,且地處偏遠,所在位置也非海上交通航線要道,但卻有著瀑布、冰河、極光與柱狀玄武岩等豐沛的觀光資源,加上獨特的地形吸引多部電影及影集到此取景(例如白日夢冒險王、冰與火之歌等),電影的放送為其觀光宣傳,這也是大量遊客前往朝聖的原因之一。我在今年二月初到冰島旅遊時,清新的空氣、乾淨的水,以及難得一件的美麗景觀,讓我對這個國家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尤其,這是我少數去過中國遊客比台灣遊客還少的國家,少了喧囂與不文明的行為,也讓這趟旅程玩起來自在寫意。

觀光拯救了冰島的經濟,但卻也不是沒有後遺症,大量遊客湧入,讓雷克雅維克當地居民感到擁擠,藍湖溫泉門票上漲,使得觀光客排擠掉當地遊客,這是以觀光業提振經濟所必需付出的代價(雖然我在雷克雅維克完全感受不到當地人所說的擁擠就是了)。然而,即便有冰島這樣成功的案例,卻也不要天真的以為觀光就是拯救經濟的萬靈丹,尤其是在看待台灣經濟問題的時候更是如此,每個國家的成功都有其不同的背景與條件,不可一概論之,冰島國土面積有台灣的4倍大,但人口33萬,只有苗栗的六成,因此具有依靠觀光產業翻轉經濟的可能性,人口高達2300萬的台灣卻不具有相同的條件,這也是當年亞洲四小龍中,香港、新加坡可以依靠金融業而活,台灣和南韓卻必然得走向製造業的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tiBl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