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就在川普宣布對2000億中國商品課徵10%關稅之後,歐洲央行(ECB)出了一分研究報告,鉅亨網的記者給了這樣一個標題「若貿易戰擴大延燒 歐洲央行:美國損失最大、中國可望受益(新聞連結)」。

 

如果只看標題,很容易會讓人以為,ECB認為美國在與中國的貿易戰中居於劣勢,但內容卻並非如此。這份報告所分析的並非美中之間的貿易戰延燒,其所模擬的情境是,如果美國對「所有國家」的商品(包含歐洲、加拿大、日本、墨西哥等)都課徵10%的關稅,而這些國家也以同等力道進行反擊,最終會使得美國的GDP下降2%,並反而讓中國從中得利。

 

ECB會出這樣的報告並不讓人意外,美國目前正在和各個國家進行貿易談判,眾所皆知,其兵鋒所指的主要目標就是中國,因此,在談判過程中,對於其他國家並不是沒有讓步與妥協的空間,ECB出這篇報告,主要就是要在談判上為歐洲爭取更大的空間,它在提醒美國,對其他國家不要太過強硬,否則如果情勢演變成和所有人同時硬碰硬對撞的話,結果對美國不一定有利。

 

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如果美中之間的關稅壁壘全面性拉高,歐洲也可能必需面臨是否對中國提高關稅的問題。由於歐盟和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兩個出口市場,如果美國逐起高牆,而歐洲沒有動作的話,那對歐洲來說,就可能面臨必需自己一個人吃下中國所有產能的風險。當然,或許會有人認為,人家東西便宜賣你有什麼不好,但問題的關鍵是,大量的中國貨在短時間內湧進來可能會沖垮歐洲當地的產業,再往後延伸,就是就業問題,而在民主國家中,失業代表的往往也是政治風暴。最好的證明就是,日前歐盟指控英國海關放任中國商品入關,而向英國裁罰27億歐元損失費(新聞連結)。這也是為什麼一開始,中國意圖拉攏歐州在WTO對美國進行遣責時,歐州不但不領情,反而在專利議題上倒打中國一把的原因。

 

貿易戰的議題延燒至今已經超過半年,很多人可能已經從一開始的驚弓之鳥,到現在變得對這個議題感到麻木,然而,很多時候,子彈是需要飛一會兒的,例如美國在2006年就出現次級房貸違約率上升以及負斜率殖利率曲線的徵兆,但真正的風暴卻是等到2008年才降臨。如果中國的出口或出超如果到年底仍持續暢旺的話,我也不會感到意外,因為20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是分階段調升,現在課徵10%,從明年11日開始調升到25%,因此第二階段關稅調升前的補貨潮以及耶誕假期的銷售旺季,還是有可能在年底前支撐中國的出口,而中國也可能會等待美國期中選舉結果出爐後,再決定下一步怎麼走。因此,貿易戰真正影響到總體經濟層面的時間點有可能會落在明年,在此之前,可能還是會維持著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氛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tiBl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