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幣曾經是很受投資人歡迎的熱門貨幣,但最近幾年的走勢卻相當疲弱,隨著美國經濟復甦,美聯儲接連升息,澳洲央行卻始終將利率維持在低檔,遲遲無法進入升息循環,過去受到很多低利率國家散戶追捧的「高收益貨幣」,如今其收益率卻比美元還低,無法吸引到低利率國家的利差交易資金,表現在匯率上,自然就是AUD/USD走勢欲振乏力。

澳洲是以開採礦產做為出口導向的國家,其貨幣在2008年之前能夠大行其道,主要原因在於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過程中,大量的基礎建設帶動原物料需求所致,所以在2008之前,澳幣ㄧ直維持多頭格局。

 

08年金融海嘯造成全球蕭條,一度讓澳幣隨著原物料反轉而急轉直下,但隨後由於中國端出了「新市鎮」計畫,以計畫經濟的方式,創造出基礎建設與原物料需求,以鐵礦砂作為出口導向的澳洲自然也受惠於此,2009年底,澳洲成為金融海嘯後第一個升息的G7國家,也讓澳幣走勢不但收復失土,並且再創高峰。然而,這種人為創造的榮景並沒有維持太久,當特效藥的效力消退後,接踵而來的就是各種難以處理的後遺症。

 

中國的新市鎮計畫,是中央直接給各省定下蓋樓造鎮的數量目標,A省今年要蓋多少,B省今年要蓋多少,年終考核的時候,看的就是你蓋的數量有沒有達到這些目標,至於樓是蓋在哪裡,生活機能如何,通勤上班方不方便這些問題,對地方官員來說,套句吳宗憲常說的話:WHO CARE,計畫性經濟迎合不了市場的真實需求,這也是新市鎮計畫最後淪為鬼城的其中ㄧ項原因。而鬼城難以去化所造成的另ㄧ個影響,就是當初地方政府為了新市鎮計畫所搞出的城投債,成了難以處理的燙手山芋。

 

中國鬼城林立,對於澳洲的影響是原物料需求無以為繼,CRB指數在2011年後持續低迷,雖然中國仍想透過亞投行和所謂ㄧ帶ㄧ路的計畫,藉由貸款給第三世界國家大興土木,來延續基礎建設的需求(某個程度上,ㄧ帶ㄧ路的目的也是在為中國過剩的煉鋼或其他基礎建設產能找尋出路),但由於地緣政治上的疑慮造成阻力,參與的國家因此陷入債務問題,或是因為政權移轉後計畫喊停等因素,因此創造出的需求有限,自然也難以成為推升原物料需求與價格的動能,這也是為什麼澳洲在2011年進入降息循環後至今年難以升息,以及澳幣走勢持續低迷的主要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tiBl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