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多數時候,原油價格和石化中間產品的走勢呈現正相關,也就是油價上漲,PVCABS這些中間產品的報價會跟著漲,即便兩者漲幅相同,對塑化股依然是利多。原因也不難理解,例如一件商品本來賣100元,成本70元,你有30元的利潤,如果成本和售價都變成兩倍,你的獲利就會變成60元,一樣都是賣一件商品但是獲利卻翻倍了,所以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習慣用油價走勢來研判塑化股的榮枯。這件事情在大多數時候是正確的,BUT,這一次可能有一點不一樣….

 

我們先回顧一下前一波金融海嘯後油價的走勢,當時油價的高點出現在20114月,如圖一到圖三所示,PVC報價高點大約出現在05/21ABS高點出現在3/12EVA高點出現在5/1,也就是說,油價的Peak和石化產品報價高峰幾乎在差不多時間出現,財報上呈現出來的結果也是如此,如圖四所示,台塑、台化、台聚、亞聚的營益率高點都落在2011年第一季。

1

2

3

4

這一次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石化產品報價的高峰點和原油價格的高峰點可能出現落差,Q2石化產品報價很多已經出現鈍化或回檔的跡象,但同一時間原油價格卻加速上漲,這代表煉製產品的利差會縮小。之所以如此總大在播客也有提過,原因是疫情造成全球國境封鎖,航空燃油的需求仍在谷底壓抑原油價格,但商品需求卻領先回升,所以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第一季,煉油的利差擴大,這也是為什麼在這波資金狂潮中幾乎所有原物料價格都創高,但油價離歷史高點仍有一段距離的原因

 

圖五是美日境外旅客人數,可以看出美國的走勢開始出現很緩慢的復甦,日本則還在谷底,下半隨疫苗施打普及可能帶動航空需求回升讓油價持續上漲,而倘若石化產品如果沒有辦法繼續漲價,那麼塑化股行情就可能在Q3衝高後結束

5

 

有關股價高點的預估,大家應該都是估出EPS後,再從券商網站看過去8年的最高本益比,算出目標價(如圖六),或是估出算出預估本益比後,再從過去8年高低本益比評估相對位置。不過如果只做到這一步,我覺得會有一個盲點,就是高本益比可能來自獲利成長所帶動的股價上漲;但也可能是獲利衰退,但股價跌不夠多所造成。後者的情況容易出現在大家普遍認為的績優股或是景氣循環股中,但我們持有成長的公司,後者所創造出的「最高本益比」其實並沒有意義。所以我會多做一件事,就是去看前一次大波段股價最高點時的本益比是多少。以圖六這檔股票來看,如果單看歷年最高本益比,大概會把目標價估到18-20倍的位置,不過如果把海嘯後股價最高點時的本益比拿出來看(圖七),其實就會比較保守

6

7

看完今天台北市的新增確診,雖不意外但也只能嘆氣。其實地方政府在防疫該做的事情就是疫調、篩檢、匡列和隔離,跟跑步游泳一樣,當然是你做什麼他做什麼,因為方式都是從過往包含SARS和過去一年多以來國外的經驗所總結出來的,就算要比,也是比誰疫調更快,匡列更確實,為了突顯自己有多厲害而標新立異,到頭來當然是灰頭土臉說跟教科書都不一樣。大谷翔平能成為頂級球員,靠的絕對不會是用腳投球或單手揮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tiBlue 的頭像
    AntiBlue

    AntiBlue的投資拼圖

    AntiBl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